·2024年省级三好研究生、优...
·承德医学院关于聘用研究生助管...
·关于2022级、2023级研...
·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
·关于推荐申报2021/202...
·关于推荐申报2024年河北省...
·2023 年省级研究生精品课...
·承德医学院2024届硕士研究...
·承德医学院2022年同等学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关于到...
·毕业生违约申请审批单
·承德医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
·承德医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
·承德医学院2013年招生简章
当前栏目:首页 > 信息发布
承德医学院2020年应用心理硕士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2019-09-17访问次数: 字号:[ ]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教育部发布命题指导意见,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

.考查目标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②204英语(满分100分)、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满分300分),均为笔试。以上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为全国统考科目。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为自主命题,包括必考科目: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心理统计学、变态心理学;选考科目: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两门课程中任选其中一门即可。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考科目:

普通心理学 约100

发展心理学 约60

心理统计学 约50

变态心理学 约50

选考科目(二者选其一):

心理测量学 约40

社会心理学 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选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

5.综合分析题

.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  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三、注意

(一)  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种类

(二)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2. 注意稳定性

3. 注意分配

4. 注意转移

(三)  注意的认知理论

1.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 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  感觉概述

1. 感觉的含义

2. 感觉的种类

3. 感觉测量

4. 感觉现象

(二)  视觉

1. 视觉的含义

2. 视觉现象

3. 视觉的生理基础

4. 视觉理论

(三)  听觉

1. 听觉的含义

2. 听觉现象

3. 听觉的生理基础

4. 听觉理论

五、知觉

(一)  知觉概述

1. 知觉的含义

2. 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  知觉的特性

1. 知觉理解性

2. 知觉整体性

3. 知觉选择性

4. 知觉恒常性

(三)  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

2. 大小知觉

3. 深度知觉

4. 方位知觉

(四)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 时间知觉

2. 运动知觉

(五)  知觉的信息加工

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 模式识别理论

六、记忆

(一)  记忆概述

1. 记忆的含义

2. 记忆的过程

3. 记忆的种类

(二)  感觉记忆

1. 感觉记忆的含义

2.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 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 短时记忆的含义

2. 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 短时记忆的特征

5. 工作记忆

(四)  长时记忆

1. 长时记忆的含义

2. 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 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  遗忘

1. 遗忘的含义

2. 遗忘曲线

3. 遗忘理论

4. 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  思维概述

1. 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2. 思维的种类

3. 思维的过程

(二)  概念

1. 概念的含义

2. 概念的种类

3. 概念的形成

4. 概念的掌握

(三)  问题解决

1. 问题解决的含义

2.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 问题解决的策略

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  创造性思维

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五)  表象

1. 表象的含义

2. 表象的特征

3. 表象的种类

4. 表象理论 

八、情绪和情感

(一)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 情绪的种类

2. 情感的种类

(三)  表情

1. 表情的含义

2. 表情的种类

(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  情绪理论

1. 早期的情绪理论

2. 情绪的认知理论

九、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  动机概述

1. 动机的含义

2. 动机的功能

3. 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 动机的理论

(二)  需要

1. 需要的含义

2. 需要的种类

3. 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  意志

1. 意志的含义

2. 意志的特征

3. 意志行动过程

4.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 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  能力概述

1. 能力的含义

2. 能力、才能和天才

3.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 能力的种类

2. 能力的结构

(三)  智力理论

1. 智力因素说

2. 智力结构理论

3.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  人格概述

1. 人格的含义

2. 人格的特征

(二)  人格理论

1. 人格特质理论

2. 人格类型理论

3. 人格大五理论

4.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  气质

1. 气质的含义

2. 气质的类型

3. 气质的理论

(四)  性格

1. 性格的含义

2. 性格的特征

3. 性格的类型

4.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 认知风格

(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部分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1.横断研究

2.纵向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4.微观发生研究

5.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生态系统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一)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2.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3.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中主要的异常

(二)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母体因素

(三)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四、婴儿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2.动作发展的进程与意义

3.动作发展的训练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1.言语获得理论

2.婴儿言语发展阶段

(四)婴儿认知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3.婴儿思维的发展

4.婴儿记忆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2.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

3.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六)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2.婴儿的依恋

3.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

4.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2.游戏种类与发展

3.游戏的作用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句子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1.幼儿记忆的发展

2.幼儿思维的发展

3.心理理论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4.同伴关系

六、小学儿童心理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入学前的准备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3.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

(二)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2.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3.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与交往技能

4.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

1.青少年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3.青春期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二)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2.思维品质的矛盾表现

(三)青少年个性、社会性发展

1.自我同一性

2.情绪

3.道德发展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1.成人思维特征

2.认知老化理论

(三)人格发展

1.自我发展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成人晚期心理卫生和长寿心理

第三部分 心理统计学

一、描述统计

(一)  统计基础概念

1. 总体

2. 样本

3. 统计量

4. 参数

(二)  统计图

1. 条形图

2. 直方图

3. 圆形图

4. 线形图

5. 散点图

(三)  集中量数

1.  算术平均数

2.  中数

3.  众数

(四)  差异量数

1. 平均差

2. 方差与标准差

3. 变异系数

(五)  相对量数

1. 百分等级

2. 标准分数

(六)  相关量数

1. 积差相关

2. 肯德尔等级相关

3. 点二列相关

4. Φ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  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 概率

2. 正态分布

3. 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4. 抽样分布

(二)  参数估计

1. 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三)  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原理

2. 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 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 方差齐性的检验

(四)  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五)  卡方检验

1. 拟合度检验

2. 独立性检验

第四部分 变态心理学

一、绪论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2.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1.遗传学基础;

2.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三、行为障碍的心理学观点

1.心理动力学观点;

(1)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概念;

(2)人格结构的划分

(3)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

(4)精神分析治疗方法及评价。

2.行为理论;

(1)行为主义的背景;

(2)学习的基本机制;

(3)行为疗法;

(4)行为疗法的评价。

3.人本主义观点;

罗杰斯:自我实现的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

4.认知心理学观点

四、认知心理障碍

1.感知觉障碍;

2.记忆障碍;

3.思维障碍;

4.注意障碍。

五、情感障碍与意志行为障碍

1.情感活动异常;

2.意志和行为动作异常。

六、精神发育迟滞

1.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2.精神发育迟滞者的心理特点;

3.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及临床类型;

4.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和治疗。

七、人格障碍

1.人格障碍的特征;

2.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与评估

3.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八、焦虑性障碍

1.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2.病因和治疗。

九、分离性障碍和躯体形障碍

1.分离性障碍;

2.躯体形障碍。

十、性行为障碍

1.性心理障碍;    

2.性功能障碍。

十一、心境障碍

1.抑郁和躁狂发作;

2.病因。

十二、精神分裂症

1.心理异常表现;

2.临床类型;

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

第五部分 心理测量学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  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 测量的基本概念、量表水平的特征及应用

2. 心理测验的分类

3. 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 测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信度的方法。

2. 测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效度的方法。

3.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三)  心理测量的误差

1. 测量误差的定义

2. 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 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 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  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1. 题目的难度

2. 题目的区分度

3. 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五)  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 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 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六)  心理测验的施测

1. 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2. 测验分数的解释

(七)  测验常模

1. 常模与常模团体

2. 分数转换与合成

3. 常模的编制

4. 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  目标参照测验

1. 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 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 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 简单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  测验等值

1.测验等值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2.测验等值的计算方法

3.测验等值设计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几种测验等值设计

(十)  心理测量理论新发展

1. 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 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

3. 概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  智力测验

1. 智力测验的定义

2. 个体智力测验:比奈测验,韦氏儿童测验

3. 团体智力测验: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

(二)  能力测验

1. 霍兰德的多功能职业测试的编制原理。

(三)  人格测验

1. 人格测验的定义

2. 了解EPQ、16PF、MMPI的记分、评分、解释与应用

3. 投射测验的原理

(四)  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 常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了解SAS、SDS、SCL-90的评分和解释

第六部分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概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2.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哲学思辨阶段

2.经验描述阶段

3.实验分析阶段

(三)社会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二、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概念与基本途径

1.社会化的定义

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化的内容与结果

1.社会化的内容

2.社会化的结果

三、社会行为

(一)利他行为

1.利他行为的定义

2.利他行为的理论

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4.利他行为的促进

(二)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的概念及性质

2.侵犯行为的理论

3.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4.侵犯行为的控制

四、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1.自我意识的定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

(二)自我认识

1.自我认识的形成途径

2.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五、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1.社会知觉的定义

2.印象形成的定义与阿希实验,

(二)社会知觉的效应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六、社会态度

(一)概述

1.态度的定义

2.态度的功能

(二)态度与行为

1.态度预测行为

2.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三)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

2.态度改变的主要理论

3.说服与态度改变

七、归因

(一)归因理论

1.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

2.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理理论

3.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

4.维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二)归因偏差

1.认知性偏差

2.动机性偏差

八、社会影响

(一)从众

1.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2.从众的原因及类型

3.影响从众的因素

(二)服从

1.服从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2.服从的类型及原因

3.影响服从的因素

(三)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的概念与发生机制

2.社会惰化的概念与发生机制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必考科目:

1、《普通心理学》(第四版)  彭聃龄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发展心理学》(第三版)  林崇德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徐建平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选考科目:

1、《心理与教育测量》(第四版)  戴海崎等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

2、《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李建明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owered by 大汉网络大汉版通内容管理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